以稳带进,推动2020中国经济实现提质增效

作者:lanke 时间:2020-01-16 18:00:15 点击:10558

【开栏的话】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读懂“中国之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

2020年1月2日起,人民网推出《中国之治》栏目,围绕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重维度,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中国之治”,解析发展背后的“中国密码”。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这既是决胜期,也是攻坚期,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尤为重要。本期《中国之治》邀请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共同探讨“中国经济在稳中求进中开启新航程”。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

    “十九届四中全会关键词是‘制度’和‘治理’”

人民网:十九届四中全会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为什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议题如此重要?

张连起: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就是制度优势,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制度的竞争。十九届四中全会关键词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制度,一个是治理。既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也要补短板、强弱项,最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实际上是在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作了一次方向性、根本性、长远性的指引。

人民网: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种变化意味着什么?

张连起: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机制不断改革完善,需要在原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上实现一次新的跃升。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看到,在一段时间内,劳动报酬在第一次分配当中的比例不断减少,其它分配形式越来越多。因此,要不断地完善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如果初次分配存在有些不公平的地方,就靠社会保障、税收等二次分配,以及慈善事业机制等三次分配来调节。

总之,要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确定性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不确定性。把这两项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它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组成部分和框架更加凸显。

人民网: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如何看《决定》中首次提出数据等生产要素要参与分配?

张连起:应该说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提法。数据要素作为一种贡献方式,与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的生产要素方式结合在一起后,数据就具有了知识产权的问题,具有投入产出的问题,以及在未来分配中比例的问题,应当成为一种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可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与时俱进的表述。

人民网: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对经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张连起:改革开放后,一方面中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2019年中国排名升至第31位,连续两年入列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另一方面负面清单准入越来越短。这些变化都表明我们更加严格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要求来推进经济新体制的建设,去掉了一些阻隔藩篱,打通了堵点、痛点和难点,让市场资源、市场要素、市场创新更加充分涌流和迸发。

“提质增效,就是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人民网: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提出了四个坚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在您看来,为什么要提出这四个方面的坚持?

张连起: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格外重大。这四个坚持是对2020年经济工作的总要求、总方针。

第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为什么要“稳”字当头?因为收官之年意义格外重大,需要确保目标实现,同时防范系统性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等。因此,以“稳”带“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侧重以“稳”字当头。不仅是经济工作要稳,认识上也要稳,要用系统性的观点来优化经济结构,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第二,坚持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每2个字都是对经济工作的重要要求。从要素推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政策要与投资、消费、产业、就业、区域等其他政策协同推进;做到可持续发展;要用更高水平的开放来应对外部压力、挑战带来的不确定性,最终要使老百姓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每个人都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第三,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供给不足或者供给无效是困扰我们多年的经济问题,这一问题导致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需求潜力没有被完全激活。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激活蜇伏的潜能”。怎么激活?要有供给,要有效供给、精准供给。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另一方面是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理念。

第四,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一方面,开放要“越开越大”;另一方面,开放也要“越开越有力”——面向全球推进更高水平的开放,消除一些利益藩篱,要促进市场准入。减少和消除一些制度性交易成本,让市场经济更活起来。

四个坚持指明有哪些短板要补齐,哪些长处要巩固,这是从制度角度、治理角度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实践要求。

人民网:针对中央经济会议提出的2020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您怎么看?

张连起:2018年提出财政政策“聚力增效”,探讨如何把五指成拳,高效用好资金;2019年提出“加力提效”,面对严峻外部环境要加力;2020年提出要大力“提质增效”。每个词都有精准表述,指明工作重心。

提质说明什么?第一,要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像铁公鸡一样的,该一毛不拔的就一毛不拔。第二,把投资更多用于具有乘数效应的补短板项目上。民生相关领域的投资往往能够实现投资和消费双升级。这类投资能够切实改善人民生活,对“六稳”工作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用精打细算过财政紧日子来换取市场主体和老百姓的好日子”

人民网:在您看来,2020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在哪些领域?

张连起:一大关键是在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稳,则中国经济稳;制造业强,则中国经济强;制造业是强国之基、兴国之器、立利之本。新中国成立70年来,制造业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联合国名录中,我国有220种产品产量。这表明我们有制造业优势,但同时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能源等存在短板。这些短板容易变成“卡脖子”技术。短板补足是保障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因此,制造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不言而喻。

人民网:在您看来推动制造业发展应该从哪些方面切入?

张连起: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这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制造业的发展要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发展。目前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相互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时要强调利用好信息技术的翅膀,实现现代制造业和信息化的两翼齐飞,补齐短板,将创新驱动这个重要比重紧紧嵌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中去。

人民网:您曾说过看待中国经济“向上走有压力、向下走有支撑”,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如何应对压力、用好支撑?

张连起:从外部来看,国际经贸增速放缓,一些地缘政治不稳定性的因素增多,我们面临一些风险挑战。但从长期来看,我们有很多的优势——我国产业体系完整,基础配套具有比较优势,有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稳定的自然条件、超大规模的市场等等,这是我们的支撑。

接下来,我们所要解决的不仅是速度问题,还要解决质量问题;不仅要解决总量问题,还要解决结构问题;不仅要解决发展问题,还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换句话说,我们要在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的新格局下,对2020年的经济工作要进行全面审视。在“往上走有压力和往下走有支撑”的格局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的大文章,用财政、税收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用财政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用精打细算过财政紧日子来换取市场主体和老百姓的好日子。(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