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更要做好学生资助工作

作者:lanke 时间:2020-06-18 17:09:20 点击:12000

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高中毕业生的一封信,谆谆话语,殷殷期待,温暖人心。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脱贫攻坚,事关社会公平。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并向社会庄严承诺:“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所有人带来很大影响,其中就包括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就要求每所高校必须从大局出发,以“应助尽助”为原则,切实保障学生基本学习生活需求,力求精准、快捷、灵活地对学生进行资助。

一是重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学生资助工作,不断创新资助育人理念。高校落实国家帮扶政策,主要包括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补偿代偿等多个资助项目,以“输血型”无偿资助为主。但长远来看,资助资源毕竟相对有限,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积压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的诸多问题。比如,受助学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自我封闭、能力欠缺、成长意识弱化等“成长中的烦恼”。因此,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应努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在进行经济分配时兼顾平等和自由原则,既要熟悉学生的家庭经济基础,又要实时了解他们的需求,采取发展性资助、差别化资助和精准化资助,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学生的资助工作压紧压实压细。

二是运用大数据思维完善资助认定机制,实现精准资助。受疫情封闭、隔离等情况影响,一些学生家庭收入降低,学习生活出现困难等现象。通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技术,采用数据挖掘、准确收集学生各项信息,创新性解决资助问题。一方面,将整个资助过程置于动态管理过程中,确保学生受到资助的同时自尊心不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完善高校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通过资助认定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为载体的立体化信息交互渠道,有效实现精准资助。

三是物质与精神双重资助,实现“资助+育人”模式。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既要重视对学生的经济资助,更要关注其精神世界的变化与成长。高度关注受助生的心理健康,切实加强对建档立卡户、城乡低保、孤残、残疾等重点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疏导教育;大力开展公益志愿服务,设立“勤工助学公益岗”,推动勤工实践育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挑战赛,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克服自卑心理,自我调整,自我完善,树立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实现自强独立,自我成才。

四是调动各方利益主体的积极性,构建良好的社会资助氛围。为调动各类企业积极参与资助育人工作,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尽早出台系列优惠和便利政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鼓励个人热心参与资助教育教学活动,政府应大力表彰致力于资助育人工作的先进个人。当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激活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提升高校资助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通过搭建实习实践平台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和融入社会,提高受助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通过创设各种可能的岗位,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高自身能力,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健康成长。

作者:李名梁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年06月18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