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职教扶贫的“河南模式”

作者:lanke 时间:2019-02-12 14:59:00 点击:7155

千里中原,脱贫攻坚的脚步正急促有力。

2013年至2017年,河南实现577.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5514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底的9.28%降低到2017年底的2.57%。

然而,由于贫困人口基数大、分布广,河南仍然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份之一。全省还有3723个贫困村、221.4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人口总量居全国第4位。

面对到2020年实现全省总体脱贫的目标,河南职教人卷起了裤腿,挽起了袖子——

夯实贫困地区职业教育,让当地学校挺起腰杆子,成为搬不走的专家库。

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尽心尽力,创新技能培训模式,让贫困户学到本领,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着眼县域发展,围绕贫困地区产业办职教,让职教成为产业发展的力量倍增器。

职教扶贫的“造血”功能,正涌动“河南模式”。

夯实家底,把脱贫干得漂亮

10年未决的编制一夕解决,让张献领解开了心结。

2008年,张献领来到商丘市夏邑县孔祖中等专业学校任教,由于种种原因,他始终未能入编。接下来的几年,还有13名同事和他有着同样的遭遇。

2017年教师节,夏邑县副县长聂丽来校慰问,得知此事后惊讶不已:“历史的欠账要尽快解决,尊师重教要落在实处。”此后,县委特意在常委会上研究解决此事。

在当地干部看来,通过县委常委会解决教师编制问题,足以说明“县里对职业教育的看重”。

夏邑是国家级贫困县,农业人口众多。“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脱贫攻坚,发展职业教育和健全职教体系成为夏邑县的必然选择。”聂丽说,“孔祖中专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如果连它的办学都磕磕绊绊,我们没法说服老百姓。”

这个“磕磕绊绊”包括编制、招生等诸多问题。2016年,孔祖中专搬入500亩的新校区,招生人数却只有700人,冷冷清清的校园让全校教职工心灰意冷。

为此,夏邑县想方设法解决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该县为几所中专购置农机、汽车等实训设备100多台,新建实训车间、教学楼2万多平方米。2018年上半年,为保障学校专业建设的顺利进行,县财政还按时拨付孔祖中专各类省级建设项目配套资金150万元。

多措并举下,2017年孔祖中专招生突破1500人,2018年招生突破2000人,在校生达4260人,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均达到10年来最高水平。

夏邑县大力扶持职业教育的背后,是河南省发展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决心。

2018年,河南省计划实现33个贫困县、2635个贫困村、11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2019年,河南要实现14个贫困县摘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加快发展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是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河南省教育厅厅长郑邦山说。

据统计,2016年以来,河南省各级财政累计向贫困县职业学校投入10.64亿元。2017年至2018年,河南又实施贫困县中等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特聘岗计划”,投入资金2400万元,资助学校聘请800名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同时累计培训贫困县中职学校教师4000余人次。几年来,河南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办学实力有了明显增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作用显著。

转移就业,职教精准发力

曾经,操着河南口音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奔赴长三角、珠三角打工,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然而最新数据显示,如今,在省内就业的河南农民工已超六成,且在不断增长。

如何让农民工在求职过程中拥有一技之长?如何让贫困户在这一趋势中受益?

河南把目光对准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017年,全省培训农民工210多万人,135.8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01.1万人,其中43.4万人通过就业脱贫。

这一过程,职业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信阳市平桥区,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公共实训基地。该基地投资8亿元,规划1156亩,建设面积达40万平方米,是平桥区近年来发展职业教育的“大手笔”。

该区以职教局为纽带,以实训基地为载体,政府、企业、学校拧成了一股绳,让更多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引导对口就业。公共实训基地目前已吸引航空服务、纺织服装、机电维修等27个培训科目的21家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和企业入驻,每年培训1.5万多人次。

除了集中培训,河南还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使技能培训真正贴近百姓需求,办在百姓的心坎里。

信阳市罗山县铁铺乡的贫困户何源清就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罗山县以县中等职业学校为依托,盘活职业教育资源,建立培训师资专家库,吸纳各领域职教教师和“土专家”等行家里手作为专家库成员,涉及大棚蔬菜、茶叶种植、水产养殖、苗圃花卉、家政服务、香菇生产等几十个项目。群众“点菜”后,相关专家就动身前往,开展培训。

何源清早先养过几头猪,因为不懂技术,亏了本,从此再没敢打起养猪的主意。拿到培训菜单后,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选了畜牧养殖,几天过后,村干部就通知跟他一起选了这门课的村民们去听课。如今,他打算再次尝试。“我加了专家的微信,不懂随时可以问。”何源清说。

在信阳市新县职业高中,有一家特殊的工厂:新县职高服装厂。这家工厂不仅是学生的实训基地,也是贫困户的脱贫希望。

原来,在承担脱贫技能培训任务后,学校了解到很多贫困户上有老、下有小,处于不打工难养家、出去挣钱又难顾家的两难境地,便决定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与当地企业德龙玩具实业有限公司充分沟通后引企入校,成立新县职高服装厂。

平时,该厂既是学生的实训基地,也是贫困户的工作场所。经过学校培训,贫困户只需将生产原料领回家并按标准进行加工再定期送回,即可换取酬劳。

陡山河乡村民叶萍说:“接受学校组织的贫困户技能培训后,我很快就上岗了。如今我能照顾家人,每月还能多收入2000多元,两头都落好,日子有盼头了。”

据统计,近年来,河南依托53个贫困县的中等职业学校,投入4723万元对1.74万名贫困家庭成员进行了技术技能培训,有效地促进了贫困人员就业创业。河南还遴选确定2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招收1800名新型职业农民学员,在田间地头、养殖基地和果蔬基地开展教学,培养造就一批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围绕产业,打造职教品牌

在发展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时,河南注重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布局职教资源。仅在2017年,河南就投入资金1865万元,支持47所学校加强专业建设,鼓励、引导学校对接当地产业需求,服务本地经济发展。

为什么要这么做?郑邦山说:“围绕产业办职教所带来的辐射效应,不仅使贫困地区摘帽在望,更让贫困户看到了致富的光明前景。”

玉雕产业是南阳市镇平县的特色支柱产业。近年来,镇平县工艺美术中等职业学校坚持围绕产业办学,新增校内实训室6个、校外实训基地20个。工艺美术专业成为省级重点专业,玉雕专业成为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首批品牌示范专业。

专业建设的雄厚实力,使学校在当地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共培养出6名国家级玉雕大师、44名省级玉雕大师、62名省级高级工艺师,为本地输送优秀毕业生2万余名。这些人创办的产业,又成为吸收贫困劳动力、实现贫困户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

“学校培养人才,人才壮大产业,产业需要劳动力,劳动力又经过学校培训具备技能。要打造出这一链条,就离不开学校在专业上的发展壮大。”镇平县工艺美术中等职业学校有关负责人说。

除了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外,对那些产业鲜明但职教力量薄弱的地区,河南还摸索出名校托管的方式,有力助推当地职教和产业发展。

2015年,为实现贫困地区“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按照省里部署,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启动定点帮扶国家级贫困县民权县的工作。

工作如何入手?学校了解到,以制冷为核心的产业冷链是民权县的支柱产业,也是该县精准脱贫战略部署的核心部分。然而,当地劳动力素质较差,而唯一的职业学校——民权县职教中心办学实力不强,尤其是在校企合作已成潮流时,该校的校企合作依然流于表面,学生学不到真本领。

“发挥我们的优势,手把手帮他们办学,结合产业,做大做强!”在校企合作上经验丰富的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明确了思路。2015年5月,三方签订协议,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提供智力和信息支持,民权县政府提供经济、物质和政策支持,县职教中心提供场地支持,三方共同引入本地企业参与学校建设,职教中心也多了一个名字——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制冷技术学院。

王奎英就是在这时被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派到民权县,担任制冷技术学院院长。经过4年努力,制冷技术学院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办学有了质的飞跃。仅在广州万宝集团民权电器公司,该校每年就有120多名学生在生产线上上课,接受企业工程师指导,掌握冰柜生产线全部岗位的生产和工艺技能。

实战化教学令学生成为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该校毕业生赵敬瑞家庭贫困,父母均没有劳动能力。他技能出色,参加工作后几次被“挖”,走出校门刚满两年,月收入已近7000元。赵敬瑞说:“在学校学到的真本领,就是我家脱贫的真法宝。”

企业也同样受益。2016年以来,制冷技术学院为当地企业提供人力技术支持达3000余人次,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及学历教育培训2696人次。

民权县教育局局长朱清华说:“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围绕企业需求开展产教融合,既能提高办学质量,又能提升企业竞争力。一个发展壮大的产业,对贫困县脱贫攻坚意义重大。”

……

脱贫攻坚的号角声中,河南职教人奋力前行。

在田间地头,他们把技能送到农民家门口。

在生产一线,他们把贫困生培养成致富能手。

在出差途中,他们抓紧谋划如何办大办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

一幅职教扶贫的画卷,正在河南大地上徐徐展开。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年02月12日第1版 版名:要闻   作者:本报记者 高毅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