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推进评价改革 释放职业院校办学活力

作者:lanke 时间:2021-03-27 10:48:26 点击:11940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指出“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求针对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形成教育评价体系。就职业院校来说,需重点评价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学生获取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职业教育要贯彻落实《总体方案》,形成特色评价体系,进一步释放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

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标准贯彻到学校教育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这为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首要问题,决定了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灵魂。这也是《总体方案》中主要原则提出“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

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职业院校应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使命,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发展方向,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得人尽其才、人人出彩。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点,按照职业教育的规律去办职业教育,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核心,形成职业教育特色评价体系,把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解决现阶段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中存在的评价主体不全面、评价内容不系统、评价方法不科学、评价结果运用不充分等问题。

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评价改革出发点

职业院校的学生评价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基础环节,在现有职业院校学生评价中,存在重技能轻素质、重就业轻创业问题,且缺乏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招生考试评价制度。

《总体方案》着眼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职业院校要遵循学生全面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坚持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工匠精神、职业精神、健全人格、良好品德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探索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明确劳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目标要求,增强过程性评价内容。探索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的融通。

《总体方案》要求重视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针对高职院校中存在的高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之间存在的矛盾,改革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与评价模式,重视行业企业的评价,突出对专业对口率、毕业生满意度、职业发展情况等指标的评价。

进一步完善高职教育“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建立彰显类型教育特色的招生考试评价方案。拓宽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上升通道,为社会人员提供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

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评价改革着力点

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求存在明显差距,需进一步提升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能力。

首先,跨界的双元结构办学格局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职业院校要以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一体育人来凸显类型教育特色。《总体方案》中提出要重点评价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情况,职业院校要重视行业企业在专业建设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加大行业企业评价权重,建立技术技能人才的预测机制,实现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的精准对接。

其次,要完善职业培训体系,《总体方案》中提出加大职业培训、服务区域和行业的评价权重,将承担职业培训情况作为核定职业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总量的重要依据,推动健全终身教育技能培训制度。职业院校要增强育训结合评价力度,对接先进技术开发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规模,完成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

将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作为评价改革支撑点

教师队伍素质决定了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但目前“双师”认定仍然存在用人标准不健全、评价工具落后和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总体方案》中提出要通过改革教师评价,引导教师更好履行教书育人职责。职业院校要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聘用、考核等评价标准,突出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首先要明确双向双融通路径,建立专兼结合的结构化师资团队。其次要健全“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聘用、考核等评价标准,拓宽引才渠道,破除“五唯”。再其次要立足教师生涯成长与发展,构建分类分层体系化的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标准,将教师专业水平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有机结合,建立起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培训组织多元参与的“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保证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最后,评价指标中要增加教师科研项目与前沿技术结合、科研成果转化、与企业新项目研发的相关指标,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的情况。

职业院校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师德师风建设不仅需要成熟化、系统化的教师职业道德制度体系支撑,也需要教师自觉的立德修身,两者需要做到有机统一。

将改革实习实训考核办法作为评价改革特色点

职业教育作为面向市场、面向就业的能力教育类型,实践教学及其考核是其显著特征。《总体方案》提出“完善实习(实训)考核办法,确保学生足额、真实参加实习(实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学徒制”,职业院校首先应从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出发,从学生学情出发,融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开发实习实训项目,以成果为导向,改革实习(实训)评价指标,增强实习(实训)过程性评价,构建完善的实习(实训)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要健全校内实训室建设标准,引进行业标准,建立实训室软硬件建设评价标准和运行评价标准,完善安全评价体系。

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改革评价手段,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内部治理水平

《总体方案》中指出,“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职业院校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人工智能完成教育评价数据的处理,为精准引导、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教育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改善评价手段,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从知识与技能、专业与产业、院校与社会的协同发展角度实现学校治理体系的变革。

       来源: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