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更多贡献 ——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热议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作者:lanke 时间:2020-11-01 06:45:00 点击:17170

本报10月30日综合消息 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各地教育系统第一时间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广大干部师生纷纷表示,“十三五”时期的辉煌成就令人鼓舞,“十四五”美好蓝图令人振奋,要认真学习全会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努力奋斗,乘势而上,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更多贡献,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全会勾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时,提出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这让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深感责任重大。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陆琴说:“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我们既要牢牢把握新时代发展形势、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要组织全系统党员干部和师生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为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优质教育而不懈努力。”

“全会精神高屋建瓴,为国家发展把脉定向,必将汇聚起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强大力量。”天津市静海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孙开祥说,未来,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密结合起来,扎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

“通过学习全会精神我感到,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蓝图一次比一次清晰,全会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对我们广大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时不我待,催人奋进。”三明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高浩说。

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教授冯希哲说:“培养人才根本上要依靠教育。我们将继续打破学科壁垒,融通人文与科技,充分整合各学科优势资源,努力培养复合型文化人才,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出更多贡献。”

高校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主战场,广大高校科研工作者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全会公报中关于科技创新的相关表述在广大高校师生中引发了热烈反响。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高校要通过改革教育评价,不断激发学校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给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引导大家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科研导向,自我发展、自我研究,用更多科技成果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东北林业大学校长李斌说。

“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党中央对科技创新作出的又一次战略部署,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谋划的战略布局。”燕山大学党委书记赵险峰说。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颜成钢带领团队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提出了互联网视频流的高通量计算理论与方法,为保卫我国网络空间内容安全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在他看来,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就要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今后,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信息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尽早在国家网络空间内容安全领域实现更大规模应用。”颜成钢说。

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让安徽农业大学科技处处长、水稻研究专家武立权倍感振奋:“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聚焦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破解制约乡村振兴的共性问题,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目标,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田间地头,让脱贫攻坚成果更巩固,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同样感到振奋的,还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016级博士研究生吴玉其:“攻读博士期间我的研究聚焦在为老油田剩余油挖潜提供新思路,助力油田勘探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未来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只争朝夕的使命感主动融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

广大职业院校同样在全会精神中找到了定位自身发展的坐标。

“全会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为我们培养高素质‘工匠之师’指明了方向。作为高职院校,让产业、企业、行业、职业和学业紧密结合、深度融合是我们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将更加努力,为国家远景目标、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培养更多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书写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奋进之笔。”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王安兴说。

对此,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蒙启成有着相近的看法:“职业教育紧贴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要为发展地方经济培养更多合格人才,尤其是在产教融合、产学研结合这些方面,我们会付出更多努力。”

(统稿:记者 李澈 采写:记者 任朝霞 徐德明 周洪松 龙超凡 冯丽 曹曦 蒋亦丰 方梦宇 孙军 刘晓惠 周仕敏)

作者:中国教育报记者

《中国教育报》2020年10月31日第1版 版名: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