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释放混改动力

作者: 时间:2022-11-07 16:49:20 点击:6515

来源: 新华社

混合所有制办学是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新探索,对吸引民间资金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盘活公办学校资源、完善职业教育现代学校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半月谈记者近期调研了解到,近年来,多地出台文件,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所突破。不过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地区改革也面临发展动力不足、现实阻力较大等问题,需要地方相关部门进一步厘清政策,免除校企双方后顾之忧,更好推动产教融合。

方式多样,激发职校办学活力

“混合所有制办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辽宁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李勇江说,多种办学主体可合作举办职业院校、二级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技能培训基地等办学机构,也可合作举办专业、培训等办学项目;可联合举办学校,也可对现有学校整体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据了解,目前山东、江西、辽宁等多地已发布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文件,鼓励这种新的办学模式在地方推开。

2020年,江西省吉安市木林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特色产业学院——木林森学院。企业投入资金近7000万元用于学院房屋建设及装修、购置办学基本设施设备;学校投入约1000万元,用于学院基础实训室、图书室建设。学院可容纳6000名学生,目前一期建成,已招生1400余人。


机电专业学生在实训基地组装电子产品 郝群英 摄


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鲍风雨说,他们学院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辊压成型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合作,以“引校入企”方式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辊压产业学院”,开展工学交替的全学制双元制人才培养工作。

“在‘引校入企’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边生产边教学,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能实现教学内容实用化、教学手段现场化、实训工厂企业化、实习情景真实化,实现复合型技能培养与岗位能力培养的无缝对接。”鲍风雨说。

大规模开展仍有“梗阻”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业内人士大多看好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前景,不过目前推进中仍存在一些障碍,学校和企业双方都有一定的后顾之忧。

木林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军说,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木林森学院已经出现了师资不足的问题。“如果是公办学校,招老师必须有足够编制,混合所有制办学是否也须如此,江西无先例。编制和薪酬无法明确,成为学校招聘教师的阻碍。”张建军说。

这只是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梗阻之一。半月谈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因对政策理解不清以及对风险的畏惧,许多人不敢进行深入尝试,当前各地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开展得并不多。

某职业院校负责人表示,省级教育部门尚未明确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是否为独立法人、能否有独立账户,混合所有制办学利润如何分配等问题。“学校作为事业单位,学费不允许分割,固定资产不允许流失,学费也不能轻易上调,这样在校企共同办学时企业将会付出过多,积极性肯定减弱。”

相关专家认为,如何把教育的公益性和资本的逐利性有机统一起来,是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企业参与办学,要求高收费分红;或是企业以参与混合所有制办学为名,实则“卖设备”等情况。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柯轶凡认为,混合所有制办学如果缺乏健全的组织架构、法律规范,就无法清晰确认校企双方权、责、利的归属;缺少设计合理的股权结构、出资方式,就无法建立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制度与标准;缺乏资本退出机制,就不能很好保障投资方的权利;缺少自上而下的管理监督机制,就无法确保项目运营透明合规。

据了解,目前各地均未出台混合所有制办学相关实施细则,校企双方在混合所有制办学的资源投入、设立程序、用人管理、薪酬标准、专业设置、招生及财务管理等方面,仍有不少困惑。

更好释放混合所有制改革活力

相关专家表示,完善的组织架构、清晰的股权占比、健全的监督机制是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建议各地各学校不断完善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体制机制,使其运营更加灵活、富有生机。

柯轶凡认为,作为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实施主体,校方应该吸纳多方办学资源,进行多维度的更深入合作。在引入企业资金的同时,还应在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培养形式等方面,结合企业需求以及人才培养标准,尝试多种培养模式,不断丰富混合所有制办学形式。

订单式职业教育促就业 徐宏星 摄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晓华建议,各地教育部门可积极构建为企业与学校“牵线搭桥”的工作机制,发挥协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充分融合;同时,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将产教融合结果纳入各级地方政府、学校考核指标,并与享受的优惠政策挂钩。

此外,还应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严禁把教育作为资本运作的工具,使服务公共利益、承担社会责任、培养有用人才,成为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根本追求。同时,建立健全非公资本回报制度,解决非公资本流动和退出问题,助力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行稳致远。(参与采写:王林园、陈志豪、杨思琪、张子琪、余贤红、邓倩倩)

(刊于《半月谈》2022年第18期)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