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传承文化塑造未来

作者:lanke 时间:2019-07-08 10:42:25 点击:17457

大学的重要价值不仅在于传承文化,也在于塑造未来。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我们拥有怎样的未来,取决于今天我们培养怎样的青年,取决于我们给予他们什么样的教育。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就是在塑造未来。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对于高等教育、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大学在被赋予越来越多使命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越是在这样的时候,大学越是要坚守育人初心,坚持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把最多的精力、最多的资源投入到育人上,以最大的热情、最大的决心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而充满好奇心的年轻人汇聚在校园,他们用热切的眼神期待获取知识、获得人生指引。学者们所创造的高深学问,因一代代学生的努力而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英国教育家赫胥黎说过,“世界的未来掌握在那些对于自然的解释能够比他们的前辈更进一步的人手里。大学最重要的职责,就在于发现这些人、爱护这些人,并培养他们最大限度地服务于自己事业的能力”。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计划。在我看来,一流大学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培养出一流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决定了一所大学的高度。

如何培养人才?要回答这个问题,不仅需要理念指引,更需要实践探索。

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要注重人的全面成长,给予学生更多的成长空间,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在育人过程中,价值引导是第一位的,是育人的根本。知识和能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追求真理、公平、正义,是关爱他人、社会、自然等价值取向以及勇气、毅力、自信和团队精神等人格品性。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品性养成,是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知识和能力才能更大发挥效用。自主选择是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也是多样成长的基础。为了克服培养体系过于刚性、给学生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可以缩减完成学业要求的总学分,在培养方案中允许有更多的选修课程,支持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志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成长路径。要努力建设多种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转专业的自由度,推动第二学位、辅修学位和交叉学科认证课程项目。学习自主权的提升,将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挥所长、施展才能,有助于学生拥有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在审视自身的过程中提升个人修养,在观察分析社会乃至世界的过程中强化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要努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进程。朝气和活力是青春的标志,青年时代是人生创新潜能最丰沛的阶段。大学要鼓励呵护学生的创新热情,引导学生选择有挑战性的目标,为学生追求高远的学术志趣和人生理想创造条件。推动学科交叉是获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清华大学先后成立了智能无人系统研究中心、智能网联汽车与交通研究中心、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脑与智能实验室、未来实验室、人工智能研究院、大数据研究中心等学科交叉机构,组织不同院系的老师在特定的领域进行合作,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创新创业教育重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创造精神,让学生善于创新、勇于创业。

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要提升学生的全球视野。一所大学的办学视野决定了她所培养的人才的视野。大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培养他们尊重不同文化,学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合作,心怀人类福祉、关注人类发展的共同命题。清华大学先后在美国西雅图成立全球创新学院,在意大利米兰成立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成立清华大学东南亚中心,在智利圣地亚哥成立清华大学拉美中心,为学生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在一起交流学习搭建广阔的平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系清华大学校长,原载《光明日报》,本文为作者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演讲,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