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普通家庭不能报的专业”误导

作者: 时间:2023-04-21 17:01:31 点击:4216

熊丙奇

近日,教育部发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本年度全国各高校共新增备案专业1641个、审批专业176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62个,对部分高校申请撤销的925个专业点予以备案;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有21个。

这引起很多考生的关注。与此同时,网上开始传播“天坑专业”“普通家庭不能报的专业”等言论。这些言论貌似对学生负责,让普通家庭孩子避免掉进“坑”里,选择更好的专业,其实除了炒作、博流量之外,对普通家庭孩子选择专业并没有指导意义。学生选择大学和专业,确实应考虑学费支出与家庭情况,但在学费可以承担范围内,不存在“普通家庭不适合报考的专业”之说。选择专业不能盲目跟风,而要结合自身的个性、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学生选择大学和专业,要不要考虑家庭经济情况?答案是肯定的。如贫困家庭学生在选择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时,可以优先选择学费更低的公办学校。简言之,选择大学和专业需要评估家庭经济情况,不宜为上某一学校、专业而“砸锅卖铁”,影响家庭的正常消费支出。

网上的“普通家庭不能报的专业”言论,并不属于这一类,而是从家庭背景、资源角度,建议学生选那些能赚钱的专业,不能好高骛远。这类言论并不新鲜,一直就有。去年,高考考出高分的留守女孩钟芳蓉,受樊锦诗先生的影响,并根据自己的未来规划,选择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就被一些网友“泼冷水”。这些网友认为她应该选择更有“钱途”的专业,即觉得普通家庭不适合读考古专业。

对考古感兴趣,立志做考古研究,对于这样的志愿选择,应大力支持。倒是那些不考虑兴趣,盲目追逐所谓热门的志愿选择,才是应警惕的。网传的言论偏离了正确选择大学、专业的原则,只会加剧选择专业的功利倾向。

通常来说,高考生选择专业志愿时,要坚持四大原则:一是兴趣原则,即从自己的个性出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专业;二是能力原则,即客观评估自己的实力;三是政策原则,即选择要符合政策要求,按志愿填报规则填报志愿,注意高校招生专业的调整;四是长远原则,即考虑自己长远的学业与职业发展,不能功利化、短视化。

对照这四大原则,除了高收费专业可能不适合普通家庭学生外,并不存在其他不适合普通家庭学生的专业。包括网上热议的“天坑专业”,都是以偏概全,对学生选择专业的误导。任何一个专业,都会有学得很好、发展前景很好的学生,也会有学得不如意,甚至觉得很后悔的学生。

选择学科专业,要从兴趣、能力出发,并分析学校具体开设专业的情况。同一个专业,可能适合别人,却不一定适合自己,不能盲目跟风,追逐所谓热门,而逃避冷门。热门专业冷就业,冷门专业热就业,在近年来的就业市场中比比皆是。另外,某一类专业从整体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看,可能属于需求不旺的冷门专业,但具体到某一所学校,则可能是该校的特色专业。这要求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要分析具体学校、具体专业。

对于每年的大学专业调整,有人认为撤销的专业都是冷门专业,新增的专业都是热门专业,这种理解是极为片面的。被撤销的专业对于其所在的学校来说,大多是缺乏特色的专业,但这一专业在其他高校则可能是强势专业。因此,就此认为这类专业都不能报考,将错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的机会。同样,新增的专业也不见得就是热门专业。我国近年来撤销较多的专业,在当年就是很多学校追逐开设的热门专业。由于举办学校多、招生规模大、没有办出特色,随之就被撤销。

所以,对待专业选择,不能望文生义。只有理性分析每所大学的专业开设情况,才能督促大学办出特色专业,以专业的质量吸引学生选择,由此淘汰低质量、缺特色的专业。再者,每个学生都要有正确的专业学习态度。选择专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学习规划,不存在选好专业就一马平川的事。概而言之,不存在什么统一标准的好专业。对于学生来说,适合他自身的专业才是好专业。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